近日,一篇春節期間發布的新聞引起了科印網小編的注意。這篇題為《印刷工人的時光之旅:與報紙相守的30年》的新聞,從已經工作30年的報紙印刷工老賈的角度入手,描繪出以報紙為代表的紙質媒體面臨的“困境”與“無奈”。
報業下滑真相驚人,報業發展面臨困境
新聞中最讓小編震驚的信息是,曾經在北京大街小巷到處叫賣的《北京晚報》現在的印量只有1萬多份,而這一數字,在2006年曾經達到過30萬份。作為北京市信譽度最高、公信力最強的報紙之一,這個數字的確讓人驚訝。
也許,這1萬多份,只是老賈所在的新華社印務有限責任公司的印量,但依然折射出報業發展可能面臨的問題。
文中寫到,但當他被問到“紙媒會不會消失”的時候,老賈卻斬釘截鐵地回答:“肯定不會”。“我們得生存啊,報紙消失了我們吃什么呢”然而,矛盾的是,每天上班前,只要時間允許,老賈都會瀏覽下新聞APP,關注著最新鮮的時事動態。
報業下滑成大勢所趨,提質增效是方向
如今,報業的下滑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據中國報業協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報紙印刷總印量為1360億對開印張,同比上年的1505億對開印張減少了145億對開印張,下降了9.63%。這已是連續三年全國報紙總印刷量下降,而且下降幅度進一步加大。
然而在中國報業協會秘書長胡懷福看來,從經濟運行的規律來看,全國報業尤其是市場化類報社經過前幾年的斷崖式下滑,目前基本已跌入“谷底”,這也恰恰說明,報業經營面臨的各種“利空”已基本出盡,接下來應該會迎來一個“利空出盡是利好”的發展時期。而他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提質增效,向‘質量優勢’轉型。”
報業轉型進行時,青島報業傳媒數字印刷產業園投產
事實上,報業,特別是一些報紙印刷企業的轉型也在進行和探索之中。就在2月18日上午,青島報業傳媒數字印刷產業園投產儀式在青島高新區隆重舉行。印刷產業園坐落在青島高新區祥源路,占地82畝,建筑面積46000平方米,總投資1.2億元人民幣。
據悉,園區建設采用地源泵技術為廠房車間提供溫度控制,節能環保、綠色安全。照明系統采用LED光源,具有節能、環保、壽命長、體積小等諸多優點,可有效減少資源浪費。此外,產業園車間采用鋼結構,在外墻使用保溫層,從而起到良好的保溫及隔熱作用,進一步做到節能減耗。
據介紹,青島報業傳媒數字印刷產業園的落成投產,不僅改善了印刷條件,同時豐富了印刷產業園的功能設置,進一步拓展了多元化經營空間。積極轉型做數字印刷,拓展了多元化經營,也許是很多報紙印刷企業轉型的方向。
國外紙媒仍在停止印刷版,紙質出版物也有復蘇跡象
進入2016年以后,停止印刷版的紙媒數量仍在增加。2月12日,英國ESI媒體集團宣布,旗下成立30年多年、英國最有影響力的全國性日報之一、鼎盛時期日發行量曾達到40萬份的《獨立報》將于3月26日出版最后一份印刷版報紙,之后將全力轉型為數字媒體。無獨有偶,就在一個月前,在報攤上售賣超過半個世紀、月發行量高達500萬冊的英國《PentHouse》雜志也宣布結束其印刷版業務。該刊物今后將繼續以數字格式出版發行。
有意思的是,據一份調查顯示,在2015年,英國、美國和大多數西方國家的出版市場上,電子閱讀的發展速度已明顯放緩。8年來,紙質書的銷售成績首次出現了復蘇的跡象。這其中,大眾市場的平裝書銷量出現了大幅下滑,而精裝書、大幅平裝書和硬紙板書則是紙質書復蘇的主要貢獻來源。
而國內的諸多報道中,也一再強調電子閱讀的弊端,強調紙質閱讀才是最純粹的閱讀,提倡閱讀的回歸。他們強調,紙質書所包含的情懷,也許是電子閱讀所不具備的。在電子設備大行其道的今天,紙質閱讀確實有望上演“逆襲”,但趨勢不可阻擋,紙媒的未來,相信不是“守”能守住的,一定是主動“攻”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