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運作對印刷企業來說是一顆既離不開又明顯扎手的救命稻草。近幾年,無論是年產值幾個億的大型印企還是年產值只有幾千萬的中小型印企,日子似乎都不那么好過。大型印企面對的是上游企業客戶,無法保證上游不會出現動蕩;而中小型印企主要面對的是社會上那些飄忽不定的游散客戶,更是煩不勝煩。尤其是包裝印刷產品的附加值比其他任何產品都低,因此,或多或少地出現了財務吃緊、現金流斷斷續續的尷尬局面,企業倒下不甘心,往前沖又感力不從心。要想生存就得爭取大客戶來穩定訂單,而爭取大客戶首要是升級軟硬件,如此下來,離開借助外援的力量這個資本市場也就別無他路了。
然而,回想一下從2014到2015年這短短的二十幾個月里,國內倒閉或易手的超大型印刷企業不下十幾個,中小型印刷企業更是不計其數,這就是中國印刷業面臨的一次大洗牌。
回想資本市場剛開始走紅的時候,從2000到2012年間,國內出現了一大批利用資本運作進行衛星式擴張的企業,首先是率先在珠三角發展起來的一大批印刷業巨頭在東線沿海地帶生息繁衍,接著又向西北地區滲透,可惜并沒有實現初期年產值十幾億、幾十億的預想,而是一個接著一個地偃旗息鼓。為何會出現這樣一個殘酷的局面呢?關鍵的問題還是資本運作出現了偏差。
企業的資本運作首先有3種目的,一是企業的現金流救濟,這種大多存在于中小型企業中,屬于財務資金出現了常規的盈利困難、利潤質量下降造成的現金流吃緊、被迫規模性發展等原因,不得不依靠借貸來完成硬件更新和擴張。二是規模較大的企業為了實現衛星式發展或上市融資而不得不進行規模性擴張的行為。還有一種比較個別的情況,就是純粹為了借貸轉手賺差息的行為。
所謂的資本運作實際上就是合理利用借貸的行為,而任何借貸行為的首要保證是如何確保企業可以全身而退,否則容易被資本漩渦吸進黑洞。
對于沒有多大規模的中小型印企來說,首先要考慮的是企業財務分析的利潤盈余能夠做到多少的償債能力。資本的運作規律有一個基本的標準-最多不能超過自己財務運營資產的50%,利用借貸的債務所能創造的利潤盈余能否有效地在預定期限內完成資產的利用和債務的償還,至少要在下一筆借貸完成之前能夠滿足財務現金流的周轉需要,否則企業就會面臨半癱瘓乃至完全癱瘓的境地。
而對于大型印企基于上市目的的擴張和借貸,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項目盈利的保證,否則財務審計就會把企業拉下馬。美國的世界通訊就是一個大型上市公司,為何會出現“安然事件”,這一切的結果都是因為財務審計的嚴格所致。企業上市可不光是有可能“圈錢”,在“圈錢”的同時還要對你所有的股東利益負責,如果產品和生產能力無法滿足上述條件就勢必會造成類似安然事件的爆發。
任何企業在涉水資本運作的時候都要首先考慮到3個問題:
(1)資金到手以后的運營能力問題,資金拿到手以后是要讓它發揮作用的,要通過運轉實現盈利;
(2)該項目利用資本的盈利能力有多大,任何借貸行為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必須確保這個項目有盈利的能力;
(3)該項目運營后的償債能力,如果不想讓企業倒下,那么在借貸之前就要先考慮如何償債,金融市場的借貸不像私人借錢那么隨意,不能到期不還,所以,必須有償債能力才可以出手。始終要明白一個規律-借貸不易,償債更難。
如今的印刷企業硬件投入的資金非常大,動輒幾千萬,而靠借貸融資的資本畢竟是流動性資金,一旦這些流動性的資金變成了固定資產,那么后面可能會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企業所面臨的境況可能是整個資金鏈的斷裂。所以,任何企業都不能把身家性命壓在資本市場上,能否保證企業在遇到資金鏈繃得太緊的時候可以全身而退,這就是資本運作的底線,這樣的企業才不會因為資金鏈的斷裂而倒下。